页面
配色
辅助线
重置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政府信息公开 > 政府信息公开专栏 > 法定主动公开内容 > 重点信息 > 社会公益事业 > 食品药品安全 >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

食品安全健康知识科普

2023-05-29 17:20     来源:田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
分享 微信
头条
微博 空间 qq
【字体: 打印

食品安全事关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

关于食品安全的常识你是否知道?

一起来学习吧!

一、食品安全常识——食用海鲜五大禁忌

    尽管许多人偏爱其鲜美的味道和滑嫩的口感,但仍要注意从以下方面把握食用安全:

 一、忌不熟

 海鲜中的致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,这类病菌的耐热性比较强,需要加热到80C以上才能将其杀灭。除了细菌,海鲜还可能存在寄生虫卵,或是在运输、加工过程中污染上病菌和病毒。

建议:在沸水中煮4-5分钟才能有效杀灭致病微生物。

    二、忌吃死贝

    贝类通常带菌量比较高,因此其蛋白质的分解过程很快,一旦死去便立即有大量病菌繁殖,产生毒素。同时,其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而酸败,产生较多的胺类和自由基,因此可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严重的食物中毒。

建议:不吃死贝,并广而告之。

三、忌与维生素C同食

虾、蟹、蛤、牡蛎等多种海产品的体内均含有有毒的化学元素砷。当进食海鲜后一次性摄入维生素C超过500毫克时,维生素C就能让无毒的五价砷转变成为有毒的三价砷(即俗称的砒霜)。当三价砷达到一定剂量时,即可导致人体中毒。

建议:暂时停止服用维生素C;若有特殊需要,可暂时忌吃海鲜。

四、忌与水果同吃

鱼、虾、蟹等海产品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素,而水果含有较多的鞣酸。如果吃

完海产品后马上吃水果,不但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,海鲜中的钙还容易与水

果中的鞣酸相结合,形成难以溶解、吸收的钙,对胃肠道产生刺激,甚至引起恶

心、呕吐、腹痛等症状。

二、挑选鸡鸭要“六看一闻”

    “一看”宰杀处的刀口:如果是宰杀的活鸡鸭,因为鸡鸭挣扎的缘故,刀口就不会很平,而且因心脏跳动而产生血液浸润的情况。倘若刀口是一条平滑的曲线,也没有血液浸润鸡肉或鸭肉,就说明是在鸡鸭病死后再补刀的。    

    “二看”眼球:眼球饱满,眼睛色泽明亮,眼睛呈全开或半开状,这是新鲜鸡肉和鸭肉的重要标志。如果鸡鸭肉放久了或已经变质,白条鸡鸭的眼睛会凹陷下去。如果是病死鸡鸭,眼睛很浑浊。  

    “三看”鸡爪和鸭蹼:新鲜鸡爪不弯曲,鸭蹼则是有弹性,用手指触压能很快反弹回来,表面饱满且有光泽。而不新鲜的鸡爪表面的鳞片看起来发乌,没有光泽,放置长久的鸭蹼则是干缩无弹性,用手指压后,很难恢复原状。    

    “四看”鸡皮和鸭皮:由于品种不同,鸡皮的颜色也不同,例如三黄鸡的皮就很黄,一般吃的肉鸡的皮应该是白色、灰白色和有点浅粉色的。而不新鲜的鸡肉则是皮发黄,摸起来还很黏手,鸡皮发皱。鸭肉上的脂肪呈淡黄色,如果不新鲜了,鸭肉脂肪的黄色就会变淡,而且肉质发黏。    

    “五看”鸡屁股和鸭屁股新鲜的白条鸡鸭屁股看起来很干净,而如果是病死的鸡鸭屁股则有点绿色。    

    “六看”合格证:查看有无动检部门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或标有检疫合格标志。    

    “一闻”是闻味道:可以闻闻有没有除了鸡鸭本身腥味之外的臭味、刺鼻味等,如有则不再新鲜。

三、如何鉴别保健品真伪


    1.看“小蓝帽”标志:这是国家为让消费者辨认真假保健品的特制标志。

    2.看包装:检查包装上是否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及生产许可证号,生产许可证号可到企业所在地省级市场监管部门网站查询。

    3.看GMP认证标志:GMP是国际通行的食品医药企业良好的生产流程和管理规范,是我国药品和保健品生产的强制项目。

    4.看成分表:仔细看产品成分说明。

    5.看标签:正规的进口保健食品,应有标准的中文、外文对照标签,且中文字体必须大于外文字体。应标明产品的原产国家或地区、代理商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;也必须有商标、产品名称、生产日期、安全使用期或有效日期等国产保健品标准要求。

    6.看合格证书:正规的进口保健食品,须能提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具的有效卫生合格证书,并贴有防伪标志。


四、关于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的风险提示

我县当前处于野生毒蘑菇生长旺盛期,也是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的高发期。为避免因采食野生毒蘑菇而引发食物中毒事件,特进行以下消费提示:

一、不要随意采食和购买野生菌。我国的蘑菇种类繁多,分布的地域也非常广,森林、草原、平原、路边等都可以采到。我国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种,有毒蘑菇有400多种,其中含剧毒可对人有致死危险的蘑菇有40多种。对于野生蘑菇,目前尚未形成消费者可以用来鉴别其是否有毒的简易科学方法,预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,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野生蘑菇。同时,也不要轻易食用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。  

二、食品生产经营者对不认识的蘑菇应做到“三不”,即不采摘、不加工、不经营。由于有毒蘑菇与普通蘑菇很难鉴别,仅依靠民间流传下来的所谓经验并非科学可靠,以致时常发生“误食”野生毒蘑菇引起的中毒事件。对于不认识的蘑菇,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做到不采摘、不加工、不经营,确保所加工、经营的蘑菇中未混入有毒品种。  

三、吃完蘑菇后若感不适,包括恶心、头晕、呕吐、幻视、幻听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;如果来不及就医,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、洗胃、灌肠等处理,尽快排出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余蘑菇从而减轻有毒物质的吸收,防止病情加重,并尽快到医院进行诊治。就诊时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,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。


五、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十项建议

    1.不买不食腐败变质、污秽不洁及其他含有害物质的食品;

    2.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;不购买无厂名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;

    3.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;不随意购买、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、饮料。

    4.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;

    5.不随便吃野菜、野果。野菜、野果的种类很多,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,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。只有不随便吃野菜、野果,才能避免中毒,确保安全。

    6.生吃瓜果要洗净。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、病毒、寄生虫卵,还有残留的农药、杀虫剂等,如果不清洗干净,不仅可能染上疾病,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。

    7.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来水;水是否干净,仅凭肉眼很难分清,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、病毒,喝开水最安全。 

    8.直接食用的瓜果应用洁净的水彻底清洗并尽可能去皮;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,食物腐烂变质,就会味道变酸、变苦;散发出异味儿,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,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。

    9.进食前或便后应将双手洗净;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。人的双手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,会沾染病菌、病毒和寄生虫卵。吃东西以前应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,才能减少“病从口入”的可能。

    10.在进食的过程中如发现感官性状异常,应立即停止进食。

以上这些知识你学到了吗?

让我们一起

勤俭节约,营养膳食

响应理性消费的倡导

遏制食品浪费风气

共享食品安全成果吧

如遇食品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问题,可以拨打12315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。

文件下载:

关联文件: